2023年7月,永利yl23411集团官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团(以下简称为“豆玉科技服务团“)成员前往四川绵阳、广安、眉山等七个地区,采取走访调研、实地测量、科普宣讲等方式进行技术推广,用科学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在乡村土地上书写了属于一代农科学子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答卷。
以党建为引领,绘出乡村振兴“振兴图”
实践团队由数10名党员学生领队,共计40余名本科生组成。党员群体引领示范、奔走一线,带领成员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发挥专业优势,打造”三位一体“的推广宣讲体系有效服务地方现实需求。
“我们实地走访了4个脱贫村,分别调研了20多户农民,切实了解他们关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需求与顾虑,同时开展室内宣讲,吸引当地基层干部、老党员、种植大户积极主动参与,努力打通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队长胡燚轩介绍道。服务团采取“发现问题-创新解决-建立体系“的推广方式,通过深入种植基地、查阅种户资料,全面汇总当地豆玉种植数据;通过挨户走访、问卷调查,充分掌握当前农民使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种植的实际情况,以农村党员为重点,以农户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答疑、室内宣讲,让党员带大户、大户带能手,打造”三位一体“的推广宣讲体系有效服务地方现实需求。
“很感谢你们能够深入乡村进行实地调研”,广安市岳池县农技站副站长李曹应对团队成员感激道,“有了你们反馈的真实数据和现存问题作参考,我们可以更加科学的制定下一步农技工作计划。” 团队成员加强当地基层党组织联动,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创新“党建+产业”,共同探索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推广新模式,推动当地建立产业优势,将党建的优势、资源、活力有效转换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绘出了乡村产业“振兴图”。
以群众为中心,擘画农民丰收“幸福图”
作为农科学子,川农学子始终把实践放在首位,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殷切嘱托。在绵阳市江油县,团队成员坚持紧贴群众、学以致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做推广现状的“求知者”;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担当,做技术的“宣传者”。
“村干部告诉我,目前此项技术在农民中的宣传力度比较大,但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在于此项技术能否保证大豆玉米的产量以及技术培训与种植大豆玉米品种发放的到位情况。“队长胡燚轩带领团队对江油县不同农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宣传力度与技术培训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并进行等级划分评价,针对不同区域设计技术培训与宣传方式,提出技术落地的合理建议,进一步加强农技干部与农民的对接。
“在技术培训过程中,由于文化水平限制,普遍存在农民难以理解许多专有名词的现象,这就要求培训人员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推广。“胡燚轩说道。针对这一问题,团队成员将晦涩难懂的专业论文、行业标准制作为简单易理解的科普动画、技术挂图与示范视频等,让农民都懂得起,种得优。
农业之劳苦,民生之多艰,团队成员必须紧贴群众才能体悟。走访26家当地农户、完成182份问卷调查、测量11地大豆玉米生长参数……青年人深入乡土“自找苦吃”,是为了与农民百姓同频共振,知其苦,解其苦,使后人不以农事为苦,不为乡土所忧,喜迎丰收“幸福图”。
以共赢为目标,擘画校地合作“‘粮’辰图“
眉山分团实践队以豆玉科技服务团成员为主体,结合川农大豆玉科技小院的指导,与眉山市仁寿县合作,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共同助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普及。
一方面,团队通过建立地区交流群、创立科普抖音号等方式打造校地合作平台,链接更多力量培养当地”土专家“,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送到基层,将技术关键处落实到地方农户;另一方面,地方县收集农民实际种植问题并向实践团队反馈。团队以此更新迭代推广方式与内容,以”实地推广-收集问题-更新方式-再次推广“的方式使技术推广良性循环,让田野充满希望,描绘“粮”辰美景图。
“乡村技术干部与农民都缺少专业的指导,在技术落地过程中更是存在许多问题,如果能有更多像川农大这样的农技服务团开展专业的农技指导将会大大减少技术推广的阻力。”仁寿县农业园区农推办工作人员杨芳殷切期盼道。川农大豆玉科技服务团成员聚焦乡村振兴,深入多地乡村,开展农技推广,让农民感受到了农技的实惠,得到了当地农技干部的支持与认可。
根植于地自能破土而出,川农学子将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继续深入一线,走进四川各县区,结合专业知识,厚植三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3673799082468197743